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分會不完全統計,截止2014年底,我國大宗商品電子類交易市場共739家,市場數量同比增長37.4%,實物交易規模超過20萬億元,電商化指數已超10%。
相對其他大眾商品而言,煤炭由于質量標準化問題,電商化發展進程起步較晚,煤炭行業在摸著石頭過河的觸網之旅中找準了服務現貨貿易企業的方向。
一、煤炭電子化交易市場份額擴大
在前兩年紛紛興起的煤炭交易中心,服務發展理念都圈定在“信息、交易、物流和金融”中,而今各大煤炭交易市場整合煤炭、社會和客戶資源,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提供規范化、專業化和定制化的采銷方案。當前煤炭交易市場取得了重大突破,煤炭電子交易量份額再度擴大。
(一)、電子交易量份額擴大
2014年,立足于產地煤炭資源優勢和服務于產地產銷客戶的服務“三西”,煤炭電子交易量進一步擴大。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共組織專場交易31場,交易量達到9400萬噸,交易金額220億元。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煤炭現貨交易總量13.13億噸。陜西省煤炭網上交易量累計達到1.02億噸。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于短長協累計申請成功近1200萬噸。大型煤炭企業神華煤炭交易網累計成交26735萬噸,同比增加17157萬噸。
(二)、電子交易客戶增加
在煤炭交易市場紛紛興起初期,由于煤炭交易市場作為傳統行業發展瓶頸的新興產物,處于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研究階段,此外,傳統貿易企業的經營理念拒交易市場和煤炭電商之門外。而今,在煤炭行業長期處于銷售困局和煤炭電商對傳統貿易方式沖擊下,煤炭生產貿易企業也開始接受并觸網經營。2014年,各大交易中心網上交易量增加的同時,參與客戶、注冊會員和交易商不斷增加擴大,且涵蓋了煤炭生產企業、煤炭經營企業、電力企業、冶金企業、化工企業和建材企業等。
(三)、交易模式符合市場需求
隨著對業務模式研究探討并合理設計,各大交易中心以客戶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出個性化的客戶服務采銷模式。目前,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以“專場電子競價交易和擔保交易”為主;東北亞煤炭交易市場推出服務于各類需求客戶的集采預售解決方案---短長協交易模式;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則為邀約交易和掛牌交易;陜西省煤炭網上交易掛牌交易和競價拍賣。
二、傳統現貨貿易發展“瓶頸”現狀
隨著國家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煤炭消費強度將大大減弱。2015年甚至未來幾年煤炭行業都處于去產能調結構和需求放緩的“常態”,傳統煤炭貿易方式將難以適應煤炭行業在低位運行格局下的微利時代。
據產地煤炭生產企業而言,2014年煤炭行業發展難以維持企業正常生產運營,價格下行已經逼迫其進入微利時代,除此之外,銷售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以往打預付款訂貨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未來煤炭行業將長期處在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的“常態”,競爭會更加激烈,去產能的唯一有效方法“價格戰”。
此外,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鐵路貨運價格進一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產地煤炭到港鐵路運費增加10元;對于煤炭行業可謂禍不單行,消息稱電力企業將下調電價。電價下調勢必會造成煤炭消費成本的下降。煤炭企業前后受敵,夾縫中如何生存?
煤炭行業現貨傳統貿易方式已經難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和供應鏈各環節企業的良性循環,由共生狀態呈現出競生狀態。
隨著煤炭行業形勢急轉直下,困境中的煤炭行業,只有抓住煤炭交易市場電商平臺才能求生存、保微利。煤炭交易市場借助電商平臺,通過“線上交易,線下貿易;線上商流,線下物流”的方式,把一對一的非標的三現(現場、現金、現貨)交易升格為相對標準化的線上交易,有效地節省煤炭企業的銷售成本,減少流通環節損耗和加價環節,實現煤炭生產企業向下游消費企業減除中間環節的直接供應。 |